转载自《升学情报 58》,2012
采访|郑文彬
分享|陈国良
专业工程师,毕业于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为G&P Infra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中学时期念全寄宿学校(Sekolah Berasrama Penuh)的陈国良,毕业时好几位同学拿到了JPA奖学金出国念土木工程。当时虽然他对土木工程并没有什么概念,但眼见政府愿意投入那么多奖学金培养土木工程师,心里觉得这份职业的前途应该不错!因此,他就把土木工程系当成升学第一目标填进本地国立大学入学申请表中,最终成功进入UTM的土木工程系,并于1992年大学毕业入行至今。
同为土木工程师,工作性质大不同
他表示,其实土木工程师的就业范围比一般人想象的来得广:有者在工程顾问公司,负责管理建筑专案;有者在施工单位,负责督导建筑工程;还有在建筑材料公司,负责产品的设计、制作,甚至销售……虽然大家的头衔都叫“土木工程师”,但彼此间的工作性质可能相差甚远。而他这种任职于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算是“典型”的土木工程师之一。
“我们的工作集策划、管理、咨询等服务于一体。例如一项度假村的开发专案,我们从业主那边接到委托后,从最早的整体区域规划、设计总蓝图、协助申请蓝图的审批等;到具体的每一栋建筑物的蓝图设计、协助审批、材料估价、寻找工程承包公司、督导工程进度……这些过程我们都有机会参与,也是一个刚入行的工程师最能完整学习土木工程产业运作的地方。”他说道。
从经验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身为一名拥有20年业界经验的资深工程师,他指出:“工程师的专业,可以说20%来自学校的知识,而80%来自工作经验。许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要经历过一场又一场的工程才能锻炼出来的。”他以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来说明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在某项由他公司负责结构设计的工程中,施工完成后却发现建筑物出现裂痕。调查结果显示结构设计一切没有问题,但就是找不出裂痕出现的原因。直到后来,建筑明显出现下沉的现象,才知道是事前的土石方工程(Earthwork)没做好,建筑下方还有些大石头没清干净,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建筑因下沉而裂开。
各方配合才能完成工程
遇上这种案例后,从此他就学会了注意工程中其他相关的环节,排除一切可能出错的因素。也因此,他深深地感觉到“各方配合”才是成功完成土木工程案子的要素。
“有些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可能画在蓝图上看起来没问题,但到了施工单位却常常被投诉说很‘难做’。原因或许是设计不符合经济效益,也或许是完工会‘很丑’,如屋梁会在天花板突出一大块……这些都是工程师在做图纸设计时很难预先考虑周全的。因此,虽然我们拥有专业知识,但不能过于强调自身的权威。到了施工现场,看见自己的设计确有问题,就要听取施工单位的经验和意见,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考虑其中的安全问题,灵活变通。”但,他强调工程师必须清楚什么情况可以妥协和变通、什么情况则不能。即使面对种种期待和挑战,也要保持专业和中立的立场,严守“安全第一”的工作守则。
最后,他建议新晋的工程师在入行的前四年不要随意“跳槽”。“这是因为一项工程的周期大概是三至四年。如果一名新晋的工程师能将工程从开始跟到结束,就能知道自己设计的蓝图有没有问题、‘能不能work’、遇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等。这些经历将会是他日后最宝贵的经验,从长期而言,远比短期内薪金提升几百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