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Just follow your hearts

(原载《升学情报 7》。2001年)

> 陈伟贤
> 美国国际企管硕士,行政管理兼经济荣誉学士,曾游学欧洲半年。

20岁的俊何出国深造前夕,我送了他一本Mitch Albom的书∶“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Tuesdays with Morrie:An Old Man, a young man, and life’s Greatest Lesson)。关于一名病重的老教授莫利与他昔日最疼惜的学生在老教授临终前几个月的深情交流记录……其中有许多对于生命的反思与启示,处处流露老教授的睿智。我告诉俊何,这是生命中影响我至深的其中一本书,希望他懂得撷取课业以外的智慧管道……

俊何一心一意想修微生物学。在学院时期,夹在一群不是念工程就是修商专或资讯电脑的同学群中,无疑被视为另类。连他母亲在他临上机前还嘀咕∶“都不懂你毕业以后回来,找不找得到工作?”在大专教育经已演变成“职业教育”的今天,能够坚持理想为自己所热爱的领域投入钻研的人已不多。我们的社会,往往重 “价格”多于“价值”。


莫利在书中提到,快乐源自热情地投入于某些赐予我们生命意义的事物中。对于莫利,教书给予了他最大的生命意义。所以他投其一生在教学生涯中,触动了许多成长中的生命,也成了学生心中永远的老师……我告诉俊何,不要理会别人如何看你,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有热情,跟随自己的意愿走下去,春天务必会降临……毕竟我们只活这一生。

想起多年前在美国蒙地那州某个夏天,因为一次与大自然环境深切交融而产生的启示,致令南非朋友AJIT做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决定∶从工程转投国际研究。当时来自家里的压力自是无法言喻。因为从祖辈至父辈至兄辈都是修习工程,所以“顺理成章”地他也“该是”一名工程师。然AJIT最钟情的却是国际研究。父亲则不以为然∶“修这种专业,以后该干什么来着?”但AJIT仍然一意孤行,为着一股无法磨灭的热情……

我自己的升学路其实也迂回曲折。工作数年后才有机会追随自己的理想奔向异国。令自己无时无刻不感恩于这机缘,也因此特别珍惜每一个体验,因为知道得来不易--小至初雪或一片枫叶,大至与老教授或企业首脑交流及周游列国考察……都让自己觉得生命没有白过。在异国生活那几年,虽也曾经挫折打击,却也练就自己对世事及人情更深入的观察。有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很多时候,学问不单止是从课业上修来的……

前一周,接到俊何从美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这两个学期以来在美国的珍贵体验。并说∶“我没有后悔修习微生物。虽然念得辛苦,但却非常充实快乐!”而 AJIT目下的电邮都在简述他在南非及巴西的联合国机构工作时的所得及生命更深入的热爱……他说∶“虽然金钱回酬不高,但是有什么比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更快乐的呢?”这就是了。我们真的就只有这一生。

套一句莫利的话∶“Everything that gets born dies. The best way to deal with is to live in a fully conscious, compassionate, loving way …Don’t wait until you’re on your deathbed to recognize that is the only way to live.”

真的,just follow your hearts and passion!


快来留言! "Just follow your hearts"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