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升学情报 26》, 2005
专访|张晓君
分享|吴友凭
毕业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戏剧系,现为“凭舞台”咨询与服务的创办人兼经营者。
如果说医生出现在医院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那吴友凭出现在剧场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毕业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吴友凭,目前从事舞台作与表演策划的工作。问他“入戏多深”?他想了想说∶超过十五年吧做为戏剧系第二届的毕业生,吴友凭说其实他原本修读的是电视,而并非舞台剧。“期末演出时,人手不足嘛”,是他也“轧”上了一角。结果,就这样对戏剧着迷,不可自拔了。
说吴友凭经常出现在剧场,可不是乱盖的。人家到剧场,不是看戏,就是演戏,再不然就是工作人员。而吴友凭呢,他的身份除了可能是以上三类,还可能是一个观察者,或者是一个评戏的人。1994年,吴友凭创立“凭舞台”咨询与服务,并将“贡献本地戏剧文化”作为己任。除了继续作舞台剧、策划表演艺术的演出,还办季刊报道本地剧团快讯、主办中文剧场未来取向讨论会,以及筹办“戏炬奖”颁奖典礼等等创举。
别忘了还有戏剧
华人本身对艺术的评价,往往低“面包”,因此表演艺术一直是华社团体里被忽略的一环。“华社喜欢‘捡现成’,宁花大笔的钱,邀请中国表演团,也鲜少会想自己栽培人才。”是,吴友凭在参与社团的文化活动筹备时,不忘提醒大家∶别忘了我们还有戏剧。
所幸在他这些年的努力下,多少有了些效果。有时候,社团找了其他表演团体,或被拒绝或无法成行,才想到“凭舞台”。“别人找上我们,我们就要做到最好。并不会因为自己不是对方首要选择,而有所怠慢。”吴友凭微笑地说。这种随时准备好,一有机会就争取、把握的精神非常重要。
吴友凭的工作说简单,真得很简单,那就是策划演出和作舞台表演;可是要说杂,也还蛮杂的。这些工作包括了从一开始,导演构思了一个演出概念,找作人来帮忙。作人就必须去找场地、台前演员、幕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寻找“钱源”,然是进行宣传。
除了偶尔上台表演,吴友凭更多时候是当一个作人。这份形同打杂的工作,已经使他促成了许多国产舞台剧的诞生,例如∶《传说逆子》、《头家》、《性不性由你》等等,多不胜数。此外,吴友凭在作“2003年度国庆戏剧节”时,为将戏剧化为一家大小皆相宜的文化活动,特别策划了内容上概括欢喜、悲伤及胡闹等不同类型的戏剧。
吴友凭说,当作人最头痛的地方,还是寻找“钱源”;有时候商家助的是产品,唯有在表演当天,摆放在售票处与票一起售卖,“毕竟很难要观众想象,今天是来看戏的,可是入门处叫卖着的竟然是洗发液、护肤品等。”说完,他微微一笑。“不过还好,现在已经有一些商家开始了解,钱才是最实际的援助。”他补充说。
戏剧教育路上漫漫前行
吴友凭也在戏剧教育路上,漫漫前行。教育的层面很广,对象亦是。“除了以戏剧班培育新的导演、演员、表演策划者,还要教育看戏的人。”吴友凭说。“一出好戏,如果没有观众,那不是很可惜吗?”为此,举凡任何学校、社团邀请吴友凭去给讲座、开戏剧班,他说:“不管酬劳多少,还是要去,那是一个机会。”其实,真正将推展戏剧为正业的人不多,吴友凭是少数中的少数。
走上艺术的路,总需要一些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问吴友凭为什是“戏剧”?他顿了顿,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坚持和毅力都很重要。“戏剧这条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走。”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戏炬奖”颁奖典礼的诞生。“‘戏炬奖’颁奖典礼其实就像一个‘party’,它除了可以表扬一整年来,在导戏、演戏以及担任幕工作的众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清楚让大家看到中文剧场的努力。
“我们正积极地向官方接洽,让政府认同我们的中文剧场。”吴友凭表示。由目前许多剧场工作者所持有的文凭或证书,并不受政府承认,在未来的表演事业也许会有困难。“再说,目前提供舞台剧培训的本地大专并不多,”吴友凭摆一摆手,“媒体传播课程里学的,大多数是电影和影视作。”
面对这个剧场里,许多人都喊声‘老爸’的吴友凭,想起他2003年获得 “杰出青年薪传奖”的表扬,再看他全心投入推展戏剧的努力,还有什艺术路是不能走的?吴友凭说,他最大的满足,就是看到在十几年前,一年也许才有两、三出戏剧演出,到现在一年有20、30出戏剧演出,而这种倍数的增加,是需要有人去推动、去争取、去坚持才有的。
我已经大学毕业了,修读工程师,可是一直以来都很想从事表演工作,特别是做演员。请问哪里有一些短期的表演课程可以修读,尤其是在雪隆一带的?我没有人脉关系,也不想参加选秀节目,只希望有人/公司可以看到我的潜能,给我机会望演艺圈发展。请问有什么办法呢?
你可尝试通过“课程搜索”https://www.fsi.com.my/course/ 搜索一些开办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的学院,再联系学院是否提供你想要的课程。
机会是需要自己争取的。在培养自己实力的同时,多留意电视台及演艺圈的活动及招聘消息,主动参与并积极发挥本身能力,别人才会注意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