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念数学系时,完全出自于兴趣,完全没有考虑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傅喜存对数学抱着单纯的热忱,最后还是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为自己找到了定位。
有别于大部分的同学,傅喜存于1994年从马来亚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即求职当工程师,而不是从事与金融、银行、教育相关的工作。毕业后的六年间,他在一家电子厂从事品管工程师,也当过程序工程师,并于2011年加入Philips从事产品工程师。
乍听之下,似乎很难将数学系与工程师做联想,但是,傅喜存却巧妙地将两者连接了。他笑言:“其实也不尽然,工程系中要了解的基本的物理,我在中六时已经学过了,就从这里慢慢开始学习。”
自我增值提升竞争力
傅喜存坦言,纯数学系其实比较抽象,对未来求职的帮助可能不大。因此,为了提升与增值自己,他于2005年到理科大学修读统计学硕士课程。
统计学对傅喜存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加入公司不到三个月,他的经理就请他和同事分享如何使用统计学解决工程上的问题。“当下,我真的蛮惊讶的,原来工作上有很多东西可以用统计学的知识来解决的。”
傅喜存和《升学情报》分享了一个企业用以提升竞争力的技术。他表示,该技术当中的原理也离不开统计学,主要是如何使用统计学的方式解决产品的缺陷,继而提升产品的品质。
工作要求严密精准
傅喜存的工作要求严密、精准。譬如在负责LED的研发时丝毫马虎不得,无论是LED的亮度还是彩色度,他都必须拿捏得精准。为此,他利用了统计学中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让产品的误差达到最小。
除了改善产品的品质,傅喜存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顾客的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品质。他表示,产品在推出市场时的规格是比较大的,也无法顾及所有顾客的要求。“若遇上要求比较严格的顾客,我们就得做出改变,以达到顾客的要求。”
其实我们不必担心毕业后会从事与大学专科不一样的工作,诚如傅喜存所分享的,“不要害怕吃苦,毕业后正式进入职场时,所学到的知识其实不会使用超过10%。不耻下问才是正确的心态。”正所谓“心态决定一切”,只要我们改变视角,就能看到很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