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洁怡(升学情报中心,30.05.2024)
孩子从小的学习与生活一般都由父母安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高小及中学的孩子将渴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学习的动机也从“别人要我学XX”转变为“我想学XX”。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适当的引导与规划将大大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能力、优势和性格,看到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以及人生目标。本文将带大家认识生涯规划,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感,并成为他们最强大的后盾。
什么是生涯规划?
谈到生涯规划,不少人会误以为这只适合高中生或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其实,不少先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等,早已在小学阶段推行生涯教育。家长在孩子的生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对生涯规划的概念感到陌生,别担心,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所处环境”,根据个性、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个人因素”,制定个人想达到的“目标”和相应的“计划”。
有人可能会问,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为何还要做生涯规划?实际上,生涯规划可以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建立坚实的内在力量,充满目标感和方向感,成长路上不易迷失。成年后,他们会有更强的自我认同,更容易发现和塑造自我价值。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人生目标”的研究项目,发现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25年后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那3%的人在25年间朝着既定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佼佼者;10%的人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60%的人则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剩余27%的人生活不如意,常抱怨他人和社会没有给予他们合适的机会。
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25年后的人生大不相同!我们可以提前协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让他们学会掌舵自己的人生。否则,他们可能会在人生的洪流中漂浮不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将天赋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父母在这一环节则是孩子天赋的开发者。
一、具体化目标
构建未来的目标可以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问一问孩子:“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大多数孩子,甚至许多大人,可能会回答:“我想过上好的生活!” 那么,什么才是“好生活”呢?是住大房子吗?还是做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好呢?父母可以具体了解孩子的想法及其背后的意义。你或许会发现孩子平时是通过什么途径接收这方面的信息、他们塑造了哪些价值观以及他们喜欢什么。
二、自身的分享
你是否与孩子分享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呢?不妨简单地让孩子了解你的日常工作内容、所需具备的能力和学历资格等。还可以谈一谈你从学习到步入社会的经历。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的同时,让孩子了解“行行出状元”和“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概念。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探索不同职业领域,包括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进一步了解工作的世界。
三、引导孩子认识自己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探索自我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个阶段谈未来的职业或许还很遥远,但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借助这个机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四、尊重个体
有些家长可能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是将自己认为有“钱途”的途径灌输给孩子。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他们的生涯道路也是独一无二的。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孩子,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人生目标属于他们,而我们则是扮演从旁支持与引导的角色。
五、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
生涯规划不是一次性的话题,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与价值观都会随着时间、成长阶段、社会变迁及其他自身与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因此,及早找到短期与长期目标,有助于孩子在持续的生活变化中保持平衡,并及时调整与应对。
延伸阅读
青春启航:小学生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