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黄美樱(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
插图 | pixabay
当初是抱着:何不趁着年轻有本钱时,尽量去吸收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东西,过我所向往的生活,并从中寻找心中的那一个“点”,那一个还未定型的“点”!就凭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着手去索取各大学的资料、各学科的介绍,从中认识各种不同的校园文化,但个人对“大学”的见解仍然很模糊:一个容纳很多人,很多文化,让很多不同的想法交流的地方?
真正开始对“大学”的理解,是在学院念书的那一段时间。当时接触了一本我认为很重要的书:《大学之理念》,作者是金耀基教授。金耀基教授在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中,不是在大学读书,就是在大学教书,也因此让他在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中,对“大学之为大学”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较有系统性的研究。
在这本书中,金耀基教授提出了很多关于“大学”的起源,许多哲人长辈对“大学”的理念。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对大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大学有更好的发展及发挥。当然,大学并不是如此表面上可以了解清楚的,理论只是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实际体验则因人而异了,毕竟每个人的看法、角度、作法都不尽相同。换一个说法,大学其实是一个实验剧场,学生可以从自己出发,在大学作任何的尝试。
大学是一个开放自由、多姿多彩、热闹、生气蓬勃的地方。那么是谁让大学有这样的精神面貌?是谁来决定让大学有各种不同的层面?答案是: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校方管理层、学术人员、教授、讲师、学生,甚至是校园外的社区成员,都将决定一座校园的文化。身为校园中的一分子,我们赋予这所大学什么样的精神,她将呈现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大学是一个训练技能的场所,还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摇篮?这是长久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
回到自己,扪心自问:我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大专生?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要过的大学生活是自己的,旁人充其量只是提供意见参考。有别于中学的生活,大学的日子,是需要自己去规划、去开创的。
最后,谨以金耀基教授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之执着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