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工读一派

《 搭建桥梁: 128 》
~ 主编:黄天赐

128位考获满分的STPM文凭持有者不被本地任何一所公立医学院录取,这是我国教育界最近的热门话题。针对这项课题,高教部长发表了不少言论,其中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高教部长把“128位考获满分的STPM文凭持有者不被本地任何一所公立医学院录取”的问题,归咎在中学辅导老师身上。高教部长的说法大略是指在科系选择上,辅导老师没有充分地引导学生、没有让学生对于他们所选择的专业一窥全豹。

左思右想,我总觉得这个言论提得太早。这128位同学是不是不适合学医、从医?这128位同学是不是会在学医路上半途而废?这128位同学是不是在毕业后“不务正业”?这128位同学是不是将成为“最烂”的医生?这128位同学是不是……?看来,高教部长的第一个假设是:这128位同学当中有许多并非真正适合念医科。

这128位同学是不是了解学医、从医的实况?这128位同学是不是事先收集有关学医、从医的资讯?这128位同学是不是曾经向辅导老师提出咨询?这 128位同学是不是不确定本身到底适不适合学医、从医?这128位同学是不是……?我猜想,高教部长的第二个假设是:这128位同学以及他们的辅导老师从未认真看待“生涯决定”这重大的人生课题。

这128位同学为什么要学医、从医?这128位同学将成为怎样的医生?这128位同学在一生中最想要的是什么?这128位同学在当上医生之后,so what?这128位同学:请问你是谁?以上则是我们不断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同样都是想念医科的同学当中,每个人所给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有者甚至没有清楚的答案。

近来,在协助同学进行升学规划时,又深深感觉到大部分的同学依然“迷信”于“专业”,理想中的大家都很想成为医生、药剂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等专业人士。当深入再探索下去,发觉不少同学可能并“不适合”他们理想中的“专业”;所谓的“不适合”包括:能力、性向、价值观、性格、兴趣、人生方向等方面的单项或多项不符合。

不过,相当肯定的是,同学们都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那么是不是只有医生、药剂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等专业人士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呢?本期《升学情报》里的一位分享者胡禄铭先生说了一针见血的一句话,他说:现在大学生的问题,在於他们已经成为了许多制度的服从者,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胡禄铭先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变通。同样的,通往美好人生的道路不只有一条。《升学情报》特约讲师李志祥在其新近出版的书中,大字提出:我始终坚信,最好的未来,是自己想的、要的、用心去尝试的一个真正属於自己的未来!

高教部长的言论虽然言之过早,但是确实是有其理论基础的。我想,最令人高兴的是,开始有“大人物”正视“生涯规划”的课题了。

————————————————-

“工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过去到现在,许多经济困苦的学生,都是凭着对求学的热诚和个人的毅力,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工读的过程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它也培养一个人的自制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像这样的一种生活历练比起终日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更能够装备好一个人以面对将来在事业上的挑战。

一般的学生或许会觉得时间不够应付繁重的功课,因此也无法抽出多少时间去兼差,因此,打算靠工读完成学业的学生,看来是必须采取部分时间(part-time)的修读方式,以便拨出更多的时间来赚取足够的费用。

本地私立学院的课程和制度较具伸缩性,学生可向院方商谈如何以工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业,此外学生也须准备以较长的时间完成学业。有些课程可以分阶段来念,比方说先修完一年的证书班,然后凭着证书到社会工作,储蓄足够的学费后再修读文凭班,在读读停停中,最终也能够一步一步地攀上升学的目标。

至於出国留学是不是也能够采取工读的方式补贴费用呢?原则上一般国家都不鼓励留学生工作赚钱,因此在办入境签证的时候,都须证明有充足的经济能力。虽然如此,还是有不少留学生利用课馀时间和假期打工以补足经费。

此外,也有不少“不愁生计”的学生是抱着体验工作的心态去打工;诚然,求学是为将来踏出社会作好准备,如果打工能为我们带来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赚取外快,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 观念篇 ]

《 勇於出走,造就人生 》
~ 分享:苏仕铭/从日语学校到硕士班,前后在日本工读了七年,回国后创办多种事业,包括旅游、饮食和教育。

名句:现在很多人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市场上有太多“同样”的人,供过于求,如果你有工读的经验,商家就会觉得你比较不一样。

高中毕业后到日本留学的苏仕铭,学成后回国创立了Apple语文学院。至今回忆起当时在日本工读的日子,他说:“没有后悔过,当时我所学到的东西,是这一生都受用无穷的。”

苏仕铭会选择到日本留学,是因为深深被日本文化及先进的科技所吸引。在日语学校念书期间,苏仕铭就开始他的工读生涯,直到他完成硕士学位为止。他之所以会工读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生活费很高,而且帮日本人打工也为苏仕铭提供了练习日语的机会。

“其实日本的工读风气很盛,工读已是大学生活文化的一部份。工读对于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潮流。”苏仕铭表示,日本的雇主在雇用员工前,都会问他们是否有工读过。因为他们觉得有工读经验的学生,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会优先考虑录用他们。“现在很多人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市场上有太多‘同样’ 的人,供过于求,如果你有工读的经验,商家就会觉得你比较不一样。”

工读培养人格
苏仕铭坚持工读,到底工读为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他说,如果他不去打工,不去接触日本的社会和工作文化,就无法了解当地的文化。在日本留学期间,苏仕铭在不同的地方工作过,包括餐厅及流通中心。当时在日本所学到的服务及工作态度,至今他仍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在日本,不管是大酒店还是小餐馆,他们的服务态度都是一样的诚恳及专业。他们的服务很周到,非常注意细节,而且精益求精。”如今在苏仕铭的Apple语文学院里,他采用的是当时在日本所学到的一套管理方式。“在餐馆里没有阶级之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轮值不同的工作。只有这样,所有的员工才能真正了解整个餐馆的运作。”因此,在苏仕铭的办公室里,每个员工都必须轮流担任不同的工作。

在马来西亚,工读并不是学生们的“潮流”,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在求学期间兼职。苏仕铭觉得这里的家长太过於体恤和保护孩子,常常会担心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因此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苏仕铭觉得这并非是一个好现象。他表示,其实工读并非纯粹是因为在国外求学或为了赚取生活费,工读还可以让你体验及学习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他并不认为工读会影响课业,他说:“这完全是个人心态问题,时间是要自己安排的。”

访问结束前,苏仕铭透露了当年决定到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小插曲:当时他很想到日本求学,可是家人又没有能力负担这笔费用,所以一切都只好靠自己努力。他的家人说:“你不走出去,就看不到东西。”也就是这样,苏仕铭勇敢的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靠着工读“养活”,从此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 观念篇 ]

《 借着工读而成长 》
~ 分享:胡禄铭
~ 大学时期就创业赚钱,毕业后创办Netcousins学习网站。

名句:现在大学生的问题,在於他们已经成为了许多制度的服从者,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变通,因为在制度下服从的人是最笨的。当别人对你说“NO”的时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这只是意味着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把这些“NO”变成“YES”

工读对胡禄铭来说,是建立人际关系及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如果你工读也学不到这些事情,那么倒不如不工读。”胡禄铭是Netcousins网站(提供网上学习的网站)的创办人,他在马来西亚砂劳越大学求学时,就已经开始自己赚钱。只是他赚钱的途径与一般大学生不同,因为他并没有替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在大学里“创业”。

当时胡禄铭是以为大学生代买机票的方式赚钱。开始时要建立信誉,又要宣传,一点都不容易。“还好我在大学里非常活跃,学生会、跆拳道等活动我都有参与,所以认识的人很多,别人也对我比较信任。”胡禄铭说无论你在哪里求学,都要把握机会建立好人际关系,因为日后这些人往往就是能够帮助到你的人。

当初在大学时期创业,给胡禄铭最大的领悟,就是不要被社会的制度牵着走。“现在大学生的问题,在於他们已经成为了许多制度的服从者,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他说他自己成为老板后,才了解到所谓的市场价值,就是上司给员工最低的一个价码,是用来剥削员工的。他义正词严地说:“千万不要被这些市场价值来决定你的价值。”

NO不永远等于NO
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变通,因为在制度下服从的人是最笨的。“当别人对你说‘NO’的时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这只是意味着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把这些‘NO’变成‘YES’。”胡禄铭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己创业,因为他认为替别人打工的话,你过的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如果你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那么你永远只会做你份内的事;可是如果你自己创业的话,这个社会的每一件事都会变得和你有关,为了自己的事业,你会努力吸收很多新事物及新知识,并且一直处於很兴奋的状态。”他认为创业的人会有更丰盛的人生。由于胡禄铭求学时期非常活跃,所以他很早就学会如何分配时间,求学时期创业,一点都不会影响他的课业。

“其实读书不只是为了得到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让你在校内校外,借着各样活动去认识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胡禄铭说,当时他是砂大第一届的学生,新大学很多制度都还不完善,很多同学不停地在埋怨,而他却看到这是最好的尝试机会。当时很多女同学还在一旁哭哭啼啼地埋怨时,胡禄铭就开开心心地到当地原住民的长屋去体验他们的生活。他说,一定要尽量发掘大学所能给你的东西。

胡禄铭积极乐观,把危机转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所以在他生命中处处见生机。年尾他将到英国的牛津大学去攻读硕士课程,他说:“在那里我又可以借着课外活动和工读认识到另一批不同的人,建立更多的联络网。”

[ 经验篇 ]

《 行有馀力才工读 》
~ 分享:林诗凯
~ 在澳洲修读化学工程时,每星期工作三天,为自己赚取零用钱。

曾在澳洲修读化学工程的林诗凯,在求学时于当地的中国餐馆当过侍应生及收银员。他表示,当时家人已经负担了他的学费及生活费,所以只好自己工作赚取额外的费用。

林诗凯不觉得兼职会影响课业,因为他一星期只工作三天,而且考试期间他都会请假,让自己有多一点时间温习功课。“有打工,生活就可以过得比较充裕,有多馀的零钱可以打电话、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当时我很想要一部随身听,所以就自己赚钱买。”

当时家人知道林诗凯自己打工赚钱,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很高兴,因为他可以自己赚取零用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虽然家人也担心他能否应付得来,但他用了实际行动来证明,在工作之馀他也能够兼顾课业。林诗凯认为,念书时期打工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那时我不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英文,还学习到其他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像与人相处之道,以及一个餐馆的操作程序等。”

虽然如此,诗凯却并不鼓励其他朋友去工读。他说,因为学生的本分是要把书念好,不应该分心,所以除非是真的很需要额外的零用钱,否则就不应该工读。 “我们应该把重点弄清楚,家人替我们付了学费,我们就应该尽力把所有的心机放在课业上。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应付工读的生活,所以我觉得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不一定非得去工读。”

[经验篇]

《 轻松打工快乐学习 》
~ 分享:蔡慧铭
~ 在本地学院念学士课程时,每个周末到谷中城工作,上班的感觉就像去和朋友聚会般轻松。

刚毕业的蔡慧铭在念学士课程时,就已经在谷中城的一间贴纸专卖店工作。那时学院安排她到一间公司去进行两个月的实习,但她担心所得到的津贴不够应付日常费用及交通费,所以在朋友的介绍下,每个周末就到谷中城去工作,赚取额外的零用钱。

两个月的实习完毕后,蔡慧铭回到学院照常上课,可是每个周末她还是继续到谷中城去工作。她说:“当时我觉得没有必要辞职,因为我有工作的话,父母就可以减少给我零用钱,而且我也想尝试独立生活,如果真的无法应付,到时再呈辞也不迟。”结果,蔡慧铭就在那里工作至今。

平时要上课,周末又要工作,蔡慧铭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她的同事都成了她的朋友,所以每次去上班,感觉就像去和朋友聚会,心情很轻松。她说遇到考试或课业比较繁重的时候,就会比较吃力。“我不能常常请假,除非真的是不得已。功课多的时候就会很累,我觉得工读多少会影响我的学业。”

虽然如此,蔡慧铭还是觉得工读也有它的好处。“出来工作后,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且也可以自己赚取零用钱。”她说,身边工读的朋友不多,但她觉得那些需要额外零用钱或上课时间比较短的学生,应该尝试工读,这样一方面可以赚钱,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另类工读》
~ 分享:Sam
~ 沙巴大学辅导系毕业,念书期间每逢假日担任夏令营训导师。

谈到“工读”, 我的经验是从中六开始。但是,我所从事的“任务”,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一项“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

话说在一个机缘下,我参加了一项专程由美国导师所带领的一个“训导师假日培训活动”(Camp Counselor in Training Program)。在这十三天的培训营里让我发掘出个人在这方面的潜能。之后,我也顺利地被一家本地旅游公司录用成为他们的兼职夏日营训导师(Camp Trainer)。从此之后,我除了如往常般上学之外,我还能从事个人深感兴趣的活动来赚取外快。

每逢公共假期或学校假期,我就会处身于营中,以准备一连串的假日活动给全马各地的学生。假日营的举办地点包括了全马各地的旅游胜地如∶浮罗交怡、 Cherating、国家公园等等。

而身为训导师的我,可说是扮演着一个身负重任的角色,因为我们必须确保营员们都能在我们所安排的活动中,领悟到各种处事的道理及享受这世界的美丽,我们所灌输的知识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哦!我们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以确保营员在营中的安危。而这对我而言可是一个挑战!我们也必需确保营员们都会带着依依不舍和满足的心情回家。记得有一次当所有营员要离开的一刻,大家竟然抱在一起,大哭一场。

这份课馀的工作,不但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也让我提升了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及领导能力。这类活动也令我在还没踏入大学时,做好了一个心理准备。当我一开始我的大学生涯时,我发觉个人的经验及思想比其他人成熟多了,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在大学,我也成了同学眼中的“户外活动主办人”。

————————————————-

《 L牌打工皇帝 》
~ 文字:杰克 留美四年,前后打工无数……

从离开中学到大学毕业的五年光阴,我前前后后打了逾十份工作,我那惊人的工读记录,一度令我老爸以为我无心向学,并且建议我辍学出来开咖啡店……。

1. 第一次正式上班的经验是在考完SPM之后,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公司规定工作时间一概不可坐下,即使是没有顾客。于是,一天站上八个小时,那八个小时感觉上尤如八个世纪那么长。我干了两天,第三天即自动消失,实在做不下去。

2. 离开了百货公司,同学介绍我到他舅舅的文具店帮手十天。我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货仓和送货。那时候我可能已经创下了一个世界记录,那就是在一天内把上百个体育铅球,从文具店搬运到遥遥相对的货仓。这份工作虽然出卖劳力,但至少比罚站来得有“成就感”--比如说搬运一百个铅球!

我的“上司”,看起来像是个很有江湖经验的青年。有一次,他带着我去送货,在拥挤的交通中,他一不留神,货车不偏不倚吻到前面另一辆货车的屁股。我心想:糟了,这回可要赔钱了。只见前面货车司机走过来准备理论,而我的“上司”却仍然大剌剌地安坐座驾。不等对方开口,“上司”不但没有道歉,反而不客气地向对方“开炮”:“哎呀!大家男人,不要讲多多啦,不满意就去报Balai(报警)啦!”对方像是吃了记闷棍,乖乖回去车上。回到文具店,我看着凹扁的车头,小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冲击,心里在想:恶人当道,天理何在?

3.十天后,我领了一百元工资,高高兴兴地玩了三天,那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自己的工作回酬。

后来因为喜欢看书,我找了一份书店的工作。当时最令我兴奋的是职员购书一律享有七折优待,不知不觉中所买的书竟已超过我月底可得的工资。

就在同一个时候,我正为升学的事和家人僵持不下,情绪处在不稳定之中。有一次和家人就升学的决定起了磨擦,隔天没心情上班,于是向经理撒个谎,说自己病了。可是经验丰富的经理,早就看穿我有心事。他毫不留情,对我晓以大义--后来我算是被炒鱿鱼了,可是经理为纠正我的工作态度所说的一番话,却让我铭记在心。

4.后来,我进了一所私立学院念书。为了充实生活和赚取零用钱,我在学院附近的一间茶坊觅得工作,每周工作二至三个半天。进了茶坊,慢慢才发觉自己原来是闯入了“宝山”--茶坊原来是由多位文化人联办,同时也是个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在茶坊,与其说是“打工”,不如说是参加了一个文化组织。当时不但有幸接触许多文化界的翘楚,并且参与他们的活动,吸收日月精华之余,月底还有工资可取。

5.第二个学期,我转到吉隆坡另一所学院念书,新学校的上课时间是固定上半天制,所以放学后的时间忽然变得很长。于是我决定增加工作时数,而在宿舍附近的一家海鲜楼讨得一份侍应生的工作。海鲜楼的工作当然不像茶坊那般精彩,端菜之外就只是站立在客人左右,随时候命。害怕无聊的我,就开始设法使工作变得有趣。终於,让我想出一个“阅人”的活动,那就是在餐桌旁站冈时,一一观察餐桌上的每位客人,包括偷听他们的交谈(抱歉,这似乎有点缺德),然后展开猜测和推断的游戏,玩法有好几种,其中包括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猜测他们各人的职业等,最后还猜测谁将付钱。

这个“猜人”的游戏难度颇高,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也因此令我越玩越有趣!海鲜楼的这份工作,在一个学期下来,竟然让我“阅人无数”!

6.同学说我做事很积极,说到做到,不像他嘴里说要去打工,但是一、两个学期过去了,还没有付诸行动。算命佬说我是“劳碌命”,我倒觉得自己是喜欢打工中所得到的经验和学习。

就在等候大学开课的半年余时间里,我又多了四份工作经验。首先,在一位当临教的朋友安排下,我在一所小学担任了两周的假期补习班老师。上了两天的课,我终於尝到当老师的挑战--教书容易,但要小学生乖乖听你讲一、两个小时的课,却是谈何容易呀!有一次,全班失控,大家吵得天翻地覆,隔壁班老师冲了进来,手上藤鞭不由分说就往学生群中抽打,犹如武侠片中的“刀光剑影”,我还来不及看清楚来者是谁,这位老师一眨眼又闪回自己的班上去了。顿时间,全班鸦雀无声,只剩下几位不幸被藤鞭挥中的学生在那边抽泣。这个经历让我深感无助地难过了一整天。

7.成为美术设计师是我的理想志愿,因此为了满足当美术员的兴趣和一尝个中乐趣,我在家乡的一所购物中心申请到美术员的职位。这份想像中很美好的工作,最终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满足感,但是几位同事的友善和热情,倒是让我交了几个新朋友。

8.因为工作上的不满足,两个月后我离开美术员的岗位。那时候,听说新加坡的工资很可观,折换回零吉可变成一大笔钱!于是在金钱的驱使下,我去了新加坡。在朋友的宿舍安顿下来后,我马上翻开报纸寻找工作,发现工作机会很多。很快的我就顺利地得到一家工厂的聘用。那是一家日资工业皮带工厂,我的岗位是生产线上的最后一环--品质检查。据厂内的工友说,那是最轻松的一项工作。我每天只须站在工作台,检视一条条生产出来的皮带,好的放一边,有缺陷的则打个记号放在另一边。一条皮带、两条皮带、三条皮带……,我周而复始地重覆着千篇一律的动作。这好简单、好容易的工作,却永远不会有尽头。我心里在想:马拉松赛跑都没那么痛苦,每天站在工作台,度日如年,要挨到何时才是领薪水的月底呢?

坚持了半个月,我实在用尽了我所有的耐力,我向经理说干不下去了,很抱歉。辞职的消息刚传开,几个同一岗位的工友马上向我“虚寒问暖”,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是不是有谁欺负我……?工友的爱护和对我的支持,让我深深感受到蓝领圈子中的温情……。

9.离开了工厂,我继续我的“打工之旅”。这回,我选择到酒店当服务生,因為经验告诉我,服务生的工作需与人接触,这比较符合我的性格。在狮城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不久,我即感受到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和外热内冷的虚情假意,而且我也受到一些同事的恶劣对待,其中包括负责领导我的一位领班。在我过去那麼多的打工经验中,我总是遇上贵人,而且看来我也不是一个“非洲和尚”(惹人厌);于是我以為我可以扭转局势,只要给我多一点时间,我一定可以用我的真情打动我周围的同事。可是一个月过去,同事与我之间的关係丝毫没有改善;相反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他们的恶劣态度和人身攻击,在不小心犯错时更是受到刻薄的指责。终於有一次,我崩溃了,我躲进厕所哭泣──在我人生中从来没有那麼难过过。自从那次事件后,我每天总是挣扎著去上班,两个星期后,我在经理的桌面留下一封辞函,从此不愿再踏入这个“伤心地”。

10.同年七月,我飞往美国,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美国最怕外国人去“跳飞机”,移民厅在“留学生打工”这一方面特别严厉。所有留学生想要工读,若没有上好的理由,只能乖乖地在校园内争取有限的工作机会。这是我起初的印象,再加上父亲所给予的资助也都让我够吃够用,根本不需去担心打工的问题。

在美国乖乖地过了一个学期,我发现了四件事:一、在一般的情况下,大学里的课业并不会让我忙得喘不过气;二、当地的美国学生大多一面工作一面唸书;三、虽然法律限定留学生不可在校外工作,可是我周围的亚洲同学,有不少都“偷偷”地在校外的华人餐馆打工;四、以零吉兑换美金是很心痛的事,而赚美金、花美金则是很痛快的事。

以上四大理由足以让我这个“工读皇帝”决定重出江湖,即使冒著被移民厅官员逮到的后果也在所不惜!

11.受华裔同学到中餐馆打工的风气使然,我也在城内一家家庭式香港人餐馆开啟了我的“专业侍应生”生涯。為什麼说是“专业”呢?因為那跟之前在国内兼职侍应生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在美国,事事都讲求“专业”,“专业”的意思就是说:You are really good!而“业餘”则表示“玩玩而已”;在美国工作,老闆不能接受你抱持玩乐的心态,而顾客也期望你有个“专业”的表现。

12.老实说,在餐馆当侍应生是大有学问也需具备熟练的技能,比如说如何用一只手捧三个盘子或三个杯子,或者是如何记下四、五个客人同时吩咐的要求,以及其他等等。

在典型的家庭式华人小餐馆,从厨房到檯面一般只有三、五个人在工作(包括老闆和老闆娘在内),每当生意旺盛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发挥很高的工作效率。当我在美国第一家华人餐馆工作时,虽然我之前已经有在海鲜楼和酒店的工作经验,可是我的表现仍是远远不及老闆的要求。在老闆眼中,我的确是笨手笨脚而且不够“醒目”的。

13.我在美国华人餐馆“捧大饼”的功夫,在累积了近两年的经验后,终於称得上具有“专业”水平了。从初时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三头六臂”,我不但做到了一夫当关的超级效率,而姿态优美更不在话下。迎客、带位、倒水、点菜、进单、冲茶、捧菜、问候、加水、收钱、收拾……,都成了我身上最自然的机制反应──无需经过大脑即可马上作出準确的行為反应。厉害吧!

14.在家庭式华人餐馆工作还需要另一种能耐,那就是能忍受老闆或老闆娘或老闆的女儿等人的“火气”,尤其是掌厨的老闆,火气特别大。我这个人就因為脾气够坏,胆敢对著发火的老闆发火,而“烧掉”了两份在华人餐馆的工作。

15.除了餐馆,我也尝试不同的工作。有一年,我為了较深入地接触美国社会,而去应征一份州政府福利部照料老人的工作。其实没有工作准証的我,根本没资格申请这份属於校外的工作,可是我却很快就被聘用了,看来像这类一般美国人不愿意做的苦差,还是需要我这种“外劳”的奉献。

我被指派的“客户”,是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老太太看起来至少七十以上,不良于行的她,独居一间老屋,还有两条狗陪伴左右。所谓照料老人,其实就是当他们的佣人。第一天“上班”,老太太就请我把屋子里里外外洗刷一番。陈年的沙发脚底沾粘了一层的狗毛,根本无法完全清除。

老太太本身有做事的习惯,而她也要求我100%跟照她的指示做事,比如说开车载她去购物时,她吩咐我保持在时速25英哩的超慢速度,只要我一不留神,习惯性地开快了一点,她就紧张兮兮地呼叫我放慢。有时候因為沟通不良,无意间做错了她的指示,她就显露出一副不高兴、不耐烦的模样。

这份“爱心工作”我做了几天,开始觉得很难受,它比事先想像中更加辛苦。可是不愿认输的我,却决定咬紧牙根好好干下去,就当著是一种生活的苦练。又过了两个星期的某一天,我在為老太太抹窗的时候,居然力道太大,把玻璃窗给抹破了。老太太似乎早已对我的工作品质失望透了,当下也没责骂我,只是摇摇头看著我。过了几天,接到老太太的电话,她叫我不必来“照料”她了。

16.在美国打工的经验中,让我最威风的,就是在大学报馆出任美术编辑的时候。那也是最像样、与我的主修学科直接相关的工作。在报馆里工作的,都是新闻系的学生,唯缺懂得美术的人,于是我趁著空缺,向老总毛遂自荐。老总是个脾气暴躁、三句不离FXXX的硕士班学生。应征时,他斜眼看我,似乎不相信他面前的这块料是能当美编的人,幸亏当时有位曾经同组作业的美国女同学,知道我的能力而帮我美言几句,就这样我加人了这个纯是道地美国人的工作队伍。

在大学报馆工作的日子,我几乎脱离了原先亚洲同学的圈子,开始融入地道的美国人社交。上班时,听大家谈论属於美国人的文化、社会话题;下班后,随大伙抱著整箱的啤酒回寓所畅饮。唯一没让我学上的,是说话时总要F来F去的习惯。

17.报馆上下除了编辑主任,我是第二位最懂电脑排版系统的人。常常在编辑主任缺席的时候,我就是出版製作过程中的必须人物。就在学期末,大家忙著出版最后一份特大号的那一夜,当晚出现的问题特别多,大家各忙各的,都希望能早点收工回家。可是到了午夜12点,很多版位却还没弄妥,报馆一片混乱,在这非常时候,编辑主任却有要事非走不可,只剩下我必须完成所有的出版製作工作,因此,各版位负责人都急著要我协助他们完成版面。后来,老总居然也表示要先“走人”了,我看著战乱般的报馆,忍不住喝住老总,正义凛然地“看进他的双眼”(Look into his eyes)说──No! You can’t go now(请想像美国电影中的情节)。大家都有点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住了,尤其是那不好惹的老总更是愣在那边。接著,老总竟然听话留了下来监督进程。那一夜,我成了大家的英雄,同事对我说:You’re the boss。比平时厚上双倍的大学报在清早準时付梓。

其实那一夜,忙至凌晨四时许,我拖著不成人形的疲惫身躯回家后,就一直不省人事到中午,连当天早上的最后一堂出版编辑课都忘了。只是后来听说,在那堂课上大家都在谈论我,连教授也知道了我的“英勇事蹟”。好莱坞电影中落幕前的“个人英雄主义”式情节,原来在美国社会中是满真实的!

结语:
回首大学毕业前那五年的打工经验,回味无穷自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每种工作,即使只是区区的三两天,都能让我长进不少,精神上的收穫远远超越所得的工资。我的总结是:大学提供了我专业上的知识,课餘打工则教会了我做人。

原载《升学情报 21》。2004年

快来留言! "工读一派"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