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一句至理名言。为了打造具备创新思维的下一代驱动现代经济增长,学术界在课程纲要和教学法之中注入创新设计思维,现今已是势在必行。
伯乐大学学院(KDU University College)的工程学院认为,创新设计思维正是提升工程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大关键,因而在2012年推介以设计为导向的课程纲要(Design-Centric Curriculum,简称DCC)。
“身为一名现代工程师,你基本上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你必须有能力跟不同训练背景的人沟通,因为非工程专业背景人士不一定懂得你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工程学院院长刁毓伟博士(Ir. Dr. Matthew Teow Yok Wooi)说道。
昔日纯粹透过理论和实验吸取工程知识的日子已不复存在,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工程学训练活动不能再像以往般单调,或过于简单地使用电路板做训练工具,更不能只关注技术层面而忽略其他细节。
投入产品设计时,工程师应该着眼于更宽广的角度,其考量范围须涵盖终端使用者、经济大环境、制造过程等等。”刁毓伟博士这样分析。刁博士也是英国工程委员会注册特许工程师、马来西亚工程师理事会注册专业工程师,而且刚刚当选为英国工程师及科技学会大马分会会长。
刁博士指出,以设计为导向的课程纲要,纳入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和项目导向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课程纲要含三大要素,即:解决复杂的问题、复杂工程活动以及复杂沟通技巧。根据课程纲要的编排,学生必须在毕业以前,完成一个反映职场实况、在属性上足以构成约束力和限制性等等挑战的工程项目。
为了证明学以致用,工程学院一个以电机与电子工程系学生── Tharmaraj A/L Vilosamy、 Tan Kin Sun和Vinodkumaran Munian组成的小组,在指导讲师Dr. Hossein Zeynal的带领下,在去年共同从事一个顶点项目,为雪兰莪州一个偏远的小乡村开发微电网绿色能源。这座名为Kampung Sesapan Batu Minangkabau的小乡村,位于雪州最南端的峇玲珑(Beranang)小镇,全村只有450人口、90间房屋、一所学校、一间诊所以及一间清真寺,由于村内电流供应频频中断,工程学院因而遴选它作项目发展目标。
项目进行时,三名学生下乡蒐集资料,挨门逐户访问村民,以了解他们用电的习惯、日常使用的电器类型、收入来源、电供中断的频率等等,最后,他们为这座村庄设计绿色能源系统,采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一劳永逸地解决村内的停电问题。
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之中,身为未来工程师的学生们不但实地调研,事事亲力亲为,从中增进再生能源(太阳能)的使用知识,也透过应用他们的专门知识,练习研发简单、有成本效益、可持续的绿色能源系统,直接帮助村民解决他们生活问题,达到环保目的。
正因太阳能是首选的再生能源技术,所以微电网(micro-grid)最适合成为乡镇地区的居家电流供应技术,这种特选的再生能源可在住宅区内配合使用。
KDU工程系学生所设计的绿色能源系统正式启用后,这座偏远的村庄便有齐全的技术装备,能够为整个地区生产太阳能作发电用途。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和项目导向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能够凸显以设计为导向课程纲要的三大要素。简言之,以设计为导向的创新概念,不外是吸取知识、锻鍊技术、动手设计,最终发展出全新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学生在Kampung Sesapan Batu Minangkabau落实的顶点项目,正好展示了这些特点。” 刁博士总结说明。
伯乐大学学院将于8月1至2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在格林玛丽大学城校区以及白沙罗再也校区同步举办大学日。想要了解如何在伯乐大学学院装备俱全,与职场无缝接轨直接就业,请上网 www.kdu.edu.my 或拨打 03-5566 0538(伯乐大学学院,沙亚南格林玛丽大学城校区)、03-7953 6688(伯乐学院,白沙罗再也校区)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