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桥梁:天才与科学怪人 》
~ 主编:黄天赐
阿珊是个天才。为什么说她是天才呢?第一个原因是:她有能力在同样的时间内,修读比一般人多出双倍的课程,而且科科都拿A。
阿珊的家乡在中国大陆,后来随父母移居香港。第一次见到阿珊的时候,从她的外表真的难以令人相信她是个香港学生。清汤挂面式的短发,毫无考究的T-shirt和长裤,脸上还挂着一副“老土”的眼镜。
说阿珊是个天才的第二个原因是:她钢琴八级,而且文学修养也十分深厚;但是,她在大学里主修的却是--与文学、音乐毫无关系的物理系!
阿珊来自一个小康之家,到美国念书的经济压力是满大的。因此,她特别勤奋读书,想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学业,以便节省开销。于是,阿珊的留学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
就这样过了一年,阿珊的天资加努力果然让她在一年的时间里修完两年的学分,而且每一科都考获A等。
第二年,因为事忙,很长的一段时间没见到阿珊。后来再见到她是在中国海外同学会的一个聚会上。那时令我很意外的是,阿珊竟然当上中国海外同学会的主席。她说,那其实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被“摆上台”的,但是她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欣然地接受了这个职责。
又一年过去,阿珊比一般同学提前毕业。更令人羡慕的是,她的学业表现是系上最好的一位。戴四方帽的那天,她从校长手中接领优异奖项,为中国人争光不少。
与此同时,阿珊也获得了排名十大的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奖学金。离别在即,我们为阿珊饯别。在饯别会上,我们请阿珊分享她这两年来的感想。她以一贯的轻声细气向大家说:“这两年在大学里最大的收获不是科科考A,也不是优异奖项,而是担任学生会主席那年的际遇和经验。”
从领导会务、迎接新同学、筹办活动到与校方对话等等事情,阿珊说她学到了许多在物理系上所不会学到的“东西”,而且她认为这些将是一身受用的“东西”,即使有一天她成了研究中心里的科学家,她仍然需要懂得沟通、管理、授权、领导……。阿珊开玩笑地说:“要不然你们将来看到的不是我阿珊而是--一个 ‘科学怪人’!”
阿珊是个有先见之明,具有大智慧的人。这是我们叫她天才的第三个原因。
————————————————-
《 细数大专课外活动 》
~ 专访:黄天赐
新纪元学院公关与学生事务主任张济作说,上学就是接受教育,而课外活动就是一种学习。双威学院学生事务主任李淑萍说,无可否认的,上大专的主要目的是念书,但是如果想成为一个更有能力、更有就业竞争力的大专毕业生,则必须参与课外活动。汝来国际学院学生事务主任蔡亚卓说,念书和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他眼中的好学生是能文能武,课业和活动并重。
张济作说,大专学府所提供给学生的不能仅止於学术上的训练。他说,当学生毕业后投入社会时,要懂得与人相处、具备应变的技巧和组织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都不是光凭读书就可学到的,唯有透过参与活动才能活学活用,因此大专课外活动就是获取这些”养分”的不二法门。
蔡亚卓也认为,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课外活动对大专生的心、智、体发展相当重要。他具体地指出,透过参与社团活动,可培养大专生的社交技巧、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演说(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等。此外,他说社团活动也是培养或发展个人嗜好的温床,例如热爱运动者可参加体育团体,想增进电脑能力者可参加电脑学会、具有宗教信仰者可参加宗教组织,依此类推。
领导学生活动的学生会
在新纪元学院的”多元开放,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下,张济作强调:”所谓’成人’就是学会做人,而’成人’的教育不能单靠念书、考试,所以院方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新纪元学院的《学生手册》中清楚表明:我们鼓励学生自发地成立各类型社团,进行自治。
他举例说明,新纪元学院的学生会代表是由所有学生投票选出,这个完全由学生领导的学生会,在学院内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校内所有学生社团的成立都须向学生会提出申请,并隶属学生会的领导之下。此外,学生会也推选两位学生代表加入学院理事会,参与学校各方面的商讨和决策。”我们让学生也拥有决策权,这是学生自治的体现。”张济作说。
双威学院也非常重视学生会的组织,不同于新纪元学院,双威学院的学生会代表是由校方从各学系中以”选贤与能”的原则所挑选出来。李淑萍说:”我们每年一度大费周章地从各学系所推举的上百名’候选人’中,精挑细选代表各学系的25位学生会代表。我们的遴选标准主要有三:一、具有领袖特质;二、乐于学习,及三、乐以服务。”
一如一般大专的学生会,双威学院学生会的主要使命即是充当所有学生的喉舌。除此之外,在学生事务处的领导之下,双威学院学生会的另一大任务是筹办大型的学生活动。”除了传统的迎新活动,在去年,我们的学生会创新地主办了一项称为’慈善挑战’(Charity Challenge)的慈善筹款游戏节目,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各种游戏和运动,从中为慈善机构筹款。”
“最紧要好玩”!?
走马上任未及一年的张济作表示,他发觉在课外活动上,多数学生重视玩乐多于一切而忽略了思想上的提升。”我们为实践校园民主,学生自治,而将迎新会的活动交由学生会去策划,原意是想把责任下放,让学生去学习和发挥,”张济作解释”可是后来发现,学生所设计的迎新会活动,几乎以’好玩’为主,即使少数仅有的重点讲座,也都被安排在学生玩了一天,精疲力倦后的晚上。我觉得讲座只不过是迎新会的’点缀品’。”
“玩乐性质的活动固然是调剂读书压力的方法,可是我们也要大专生取得思想上的进步,我们要大专生了解大专、大学、社会、人生是什么……。”张济作语重心长地说。
李淑萍则认为,学生通常不喜欢沉闷的讲座会,她说:”为学生办活动须讲究创意,我个人觉得’体验式’的活动对学生较有号召力。”
李淑萍说,在双威学院,一般社交性质的活动都能够获得学生热烈的响应,不过对於教育性的活动,校方则须在背后推动。”双威学院拥有足够的硬体设备供学生举行活动,同时也愿意资助学生举办富有意义的活动。”她表示,学生事务处拥有特定的校方拨款,供学生申请作为活动经费。”社区服务活动如捐血运动、拜访福利机构、慈善筹款等,都是我们所大力支持的学生活动。”李淑萍说。
在汝来国际学院,热衷于课外活动的大专生人数大约是三分之一,而且以寄宿生为主,蔡亚卓表示:”许多来自芙蓉的学生一下课就从汝来赶回家(编按:芙蓉离开汝来约30分钟车程。),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参与课外活动,也或许是没兴趣。”
针对如何吸引大专生参与课外活动,蔡亚卓提出三个策略:一、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二、请朋友引进更多的朋友;三、使用”物以类聚”的效果。”不过对於对课外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勉强他们,这毕竟是个人的选择。”蔡亚卓认为校方不能强加任何东西在学生身上。
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想为学院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得到更高层次的调养,张济作表示校方(学生事务处)也特地为学生举办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活动,例如读书会、讲座、电影赏析会等等。
来去匆匆限制课外活动的发展
此外,对於大专生课外活动的问题,张济作特别补充说:”学院两年制文凭班的时间太过匆促,在课外活动上难有作为。”张济作回想自己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涯,他觉得三至四年的时间,可让大专生在课外活动上拥有更大的作为;反观两年的学院生涯,学生从首年”初到贵地”的懵懵懂懂,到次年(也是最后一年)”准备离去”的匆匆忙忙,他认为很难做到培养旧生带新生的理想。
张济作所提出的”时间短促问题”,显然地道出了目前盛行的”学分转移”或”双联”课程中对学生在课外活动发展的(时间)局限。试想想,一个学生在A 校读大学预科,再到B校和C校各读一半的大学课程,这名学生将永远处在”新生”的身份,完全没有机会以学长的身份来带领学弟妹。
“本地私立大专较之于本地公立大专(政府学校),大专生搞活动的空间和自由程度都比较大,我鼓励私立大专生应把握搞活动的学习机会,不要把区区数年的大专生涯当给了’嘛嘛档’(闲聊)、和购物商场(逛街)。”张济作最后说。
大水桶的故事
先说一个故事:一位教授为对学生说明充分利用时间的道理,他搬出一个大水桶,首先在桶里放入大石头,装满了再加入碎石子,碎石子轻易地填满了大石头的空隙,再注入砂土,砂土也轻易地塞满了碎石子的空隙,最后再将水倒入桶里,水渗透石头和砂土,这才把大水桶真正给填满了。而时间的使用也正如这大水桶一样。
认清方向
参与课外活动并不一定会分化读书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认清方向。念人文的参与社会性活动,念商学的参与商学有关的活动,念理工的参与科技与工艺有关的活动,念文学艺术的参与艺文活动,以此类推,这么一来不但不会分化主修学习的时间,反而是额外的”学分”!
从忙碌中学习
大专生不懂得管理时间是因为太闲空了,课馀多多参加课外活动,让日子忙碌起来,自然就学会时间管理。
————————————————-
《 让生命拥有重量 》
~ 分享:梁胜义
~ 拉曼学院新闻系毕业,曾服务于出版社,现任职于董教总学生事务局。
老话当年,非吾所好,因为对人不讨好,对己不长进。但若追溯我参加活动的启蒙经验,有件事不得不提,因为那是我第二个人生的开始。
93年9月,一个曾经好动好玩的捣蛋鬼顽皮精闯了大祸,一场意外让他直挺挺地瘫在医院的病榻上近三个月。当全身的神经只觉麻痹,当全身的肌肉萎缩得连尾指也牵动不了,当吃喝拉撒都要靠护士小姐帮忙,当看见同室病理都是终生残废的时候,一个刚满15岁的男生只能用仅有的信念去对抗满室的恐惧。
三个月,他仅能用那双唯一能自由转动的眼珠子,带着他那颗清醒的脑袋在天花板上寻找,寻找生命的答案……。渐渐地,他的神经恢复知觉,但萎缩的肌肉总提醒他要乖乖地按时坐在轮椅上,到物理治疗室重新学习站立和行走。出院当天,主治医生留下一席话∶”伤及颈项的人,一般重则致命,轻则残废,你的复原程度却近乎十成,我想一万个病历当中大概只有一个。”听罢,我心想∶”蒙老天厚爱,我倘若再虚度此生,如何对得起那9,999个同胞?”
思维转型期
这是我生命的转折点,开始在哲学书里的文字迷宫寻觅,在日记里用文字堆砌冥想,企图用黑色的眼睛在黑暗的夜幕搜索光的影子。渐渐地,我意识到生命不能只有冥想,还有个结结实实的躯体,总得做些事情,让想法不再是想法。
我当时在想,若真的要干点事,就必须走入人群,因为任何事情都脱离不了人。我希望在中学毕业前学懂如何观察人、了解人、被人领导、领导别人等人际手腕。于是,我选择加入学长团,因为担任学长几乎每天都需要执行任务,也必然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挑战,我相信那个高压环境必定能让我在有限的时间迅速掌握许多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
有了决定后,套着颈箍的我毅然毛遂自荐,半途加入当时已在进行实习的新学长行列,我参与活动的启蒙经验便正式开始。不及两个月,我被录取为正式学长;又不到一年,常委们增设了一个新股,委任我当股长;半年以后,我又透过会员大会被投选为副总团长兼学术处负责人。
这期间所学所得确实一言难尽,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团务,我却有莫名的能量,加强了时间管理,建立了效率意识,更深深体悟自律的重要性。担任高职的最大收获,便是培养了对事物作全盘思考的思维模式,以及对各种现象养成全方位解读的习惯。当中最让我难忘的经验,是数次精心设计的团课成功化解了百余名学长的信心及信任危机。我们学会了不跟顽劣的学生让步,也不向威权的训导处妥协,我甚至为了新届常委的民主投选制度受到了威胁,而与训导主任当众发生口角,如今回想,方知民主意识已在当时的小脑袋瓜里偷偷萌芽了。
知识探索期
97年我迈入学院生涯,适逢金融风暴,心里老是不甘寂寞。于是,中学的老战友聚首商议,大伙儿想要个自己的事业,却带醉翁之意,志在为自己正式踏入社会前多加积分。然而,不牟暴利,也得有些盈利,否则没有现实的土壤,理想可无处扎根。可是几个脑袋左算右算,就是算不过这关。结果唯有退而求其次,转与当时刚成立的一家书店合创全马首个青少年读书会。
我糊里糊涂地当了两届会长,却也不亦乐乎,能够累积主办全国活动的经验,自是老战友们当初所愿,但能籍此追求一直以来向往的知识世界,却是我最乐在其中的收获。每次的导读会,不仅减轻了独自阅读的负担,也见识了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多种解读角度和表达方式,有如享用了一餐又一餐丰富的知识飨宴。我们不仅翻阅了许多的平面书籍,也翻电影,甚至翻阅”社会”这本内容无穷无尽的书:翻阅孤儿院、老人院……。面对浩瀚的学问,我愈发觉得自己的渺小,多学了几分谦虚,正如英国哲人罗素所言∶”我们不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远比我们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多。”
我沉醉其中,甚至有疯狂之嫌。平日上课,周末导读,晚上几乎都和两位比我年长两岁的系友天南地北,天文地理、科学玄学、文学艺术、青少年次文化、潜意识心理学等等,我们都爱辩论一番,而这一辩就把我引进了奥妙的辩论世界。
视野开拓期
98、99年政局变色,我有幸在这个年代偶然地多了一个贴近现实的界面。当时多得几位社运和学运领袖的引导,开始聆听社会的脉搏,追随民主的召唤。先是频频出席各项民间研讨会座谈会,再来出席各政党的政治晚宴,慢慢地参与各种街头运动,然后是追随民运前辈自修政治学分。
我自认不是领导运动的材料,转向小处着手,只求略尽绵力。于是竞选大众传播学会首届主席,却也侥幸中的。当时一心想将过去所学透过所谓”合法”的管道,唤起系友的社会意识,为学院打造新气象,无奈频受奚落,院方更因敏感时期而加以压制。我唯有转移阵地,成立”地下研讨组织”,出版”地下刊物”,不在兴风作浪,但求学以致用。
可惜是一片丹心被诬判狗肺,主席职位被革也非啥大事,但学会被关闭却是莫名其妙,更甚者是我原先被安排至马新社实习的机会也惨遭剥夺,最后落得留守学生事务处接受”教化”,真是糊里糊涂地被打了几十大板。我虽不致怒火中烧,但余温难降,在学生事务处里还是私底下照制传单,”地下刊物”照常出版。转眼进入最后一年学院生涯,我仍然没有被成功”教化”,只是也学懂了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碍于篇幅,献丑至此,但愿看官不觉饴笑大方。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曾说∶”勇敢,就是不管危不危险,做对的事情。”但愿大专生不让岁月平白流逝,使生命拥有重量。
————————————————-
《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的课外活动 》
~ 分享∶苏源喜
~ 学校: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 科系∶环境科学系三年级(生物环境)
> 课外活动:
1. 国民大学第二十四届中秋文娱晚会筹委会主席
2. 国民大学理科与科技学院第三年学生代表
3. 国民大学学生会委员
4. 国民大学华裔学生理事会授委副主席
5. 学园交流空间会员
如何分配时间?
制作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表,然后先后次序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除了课业,其它的空档就把课外活动时间添进去,免得自己游手好闲。上课之馀,一有时间就上图书馆好好地温习功课。办活动有时,温习功课有时,界限一定要画好。
参加课外活动的得与失
参加课外活动往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金钱、时间与精神。但从课外活动得到的却不是金钱、时间及精神所能买到的知识、智慧、友情、领导、品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等看不到的东西。试问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如果不做全方面的发展,即使拥有再多的学位又有何用呢?
参加课外活动的感言
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来让我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不停地激励我向前迈进,和学习如何用有限的时间作无限的可能。在这过程的跌跌撞撞,使我更能坚强地面对往后的社会。它更清楚教导我,人活着不是为”生活”而活,而是为”生命”而活。
————————————————-
《 新纪元的课外活动 》
~ 分享∶叶升达
~ 学校:新纪元学院
~ 科系∶商学系二年级(市场学及管理学)
[ 课外活动 ]
新纪元学院学生会主席
如何分配时间?
大专生应该抱持以学业为主,课外活动为次的观念。我个人就把70%的心思放在学业上,另外30%则放在课外活动上。大专生不仅要学习分辨事物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学习分配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身为大专生的我,在上课、读书会、讨论作业及考试的时间都尽量少参与活动,专心应付功课及考试;参与活动时我就会全心全意投入、认真的参与。
参加课外活动的得与失
我个人觉得参加课外活动有得有失,不过所得到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从课外活动中可学习到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管理情绪和掌握沟通技巧,也因而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都是我们无法从课本中得到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办活动时,就得牺牲玩乐的时间,甚至会比别人少一些时间来温习功课。
参加课外活动的感言
参加课外活动并不会影响学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反而能够让自己获益良多,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的管理及分配课外活动及读书的时间。我从中学就开始参与课外活动,到了大专也一样参与一些课外活动来补充”能量”。
参与课外活动所能得到的好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让你体会,而是要靠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希望读者能够享受及体验一个不一样的学习生涯。
原载《升学情报 20》。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