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张美珍
巴黎,是新婚夫妻响往的密月浪漫之都。巴黎,是艺术家眷恋的艺术之都。巴黎,是懂得生活的人想去的惬意地方。
说起巴黎,鼻尖似乎飘过一抹清香;眼角捉到嫔纷的袂带。
这么一个慵懒自卒的花都,谁知道有一座享誉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睨视花都的灿烂呢!
想要自由,去巴黎
法国人推崇自由、独立的精神,在巴黎酝酿成一股深层的文化,这文化的力量孕育一股潮流,在巴黎之中散开来。
当你感觉到声光在闪烁之际,一阵晖眩让你迷失。然而,身在巴黎的人与周围的色彩,调和得竟是如此和谐。一时不知道,巴黎溶入巴黎人心中,或是巴黎人走入巴黎之中。
以“欧洲大学之母”尊称的巴黎大学,标榜自由,不受羁绊的风采,这里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方帽子、没有训导制度、没有上下课铃声……,那么,这怎么称得上“校园”呢?
在这里读书学习的学生,想读就来,不想读就走;而教书授课的教授,上课迟到十分钟,学生自动退席;讲课兴起超时,学生开始起哄。虽然,学风是如此的让人不能想像,但,巴黎大学师资阵容却都是一级棒的。他们在学术界、政治界都拥有一定的地位。正副教授一星期讲课时数仅仅三小时,待遇优渥,足以吸引优秀人才执守教育岗位上。
既是“社会名流”,难免“外务缠身”。布布告栏上时常贴满一张张小纸条,上面各自写着“某教授今日另有要事,课程暂停一次。”所以,有些课“一年只上两次”并不稀奇。
“学”方法、“作”学问
在没有校园的大学里上课,教授没有办公室,学生唯有争取时间,趁着上下课的空档,捉着教授解答。因此,师生间淡淡的情谊,在这种机会性的情况下滋生。
老师忙,指导学生又多,论文堆积如山,因此他们不会主动接触学生。师生间缘份可遇不可求,若果有技巧地加深老师对你的印象,将会蒙受意想不到的“青睐”与“提拨”。这样的机会,毕竟“千载”难逢,但却必须去“制造”。
法国人虽崇尚自由,毕竟还是个有创意的民族。在这样的关键中,他们创造出“自学制”的特色。因此,在课堂上要学的,不是“学问”,而是“方法”,以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也因为这样,教学重点不在乎老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样学习。
迥然不同的学制
法国大学没有所谓的大一、大二,只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高中三通过高中毕业会考,进入大学前两年,在修完七百至一千小时修课时数,通过一定科目的考试,就可领到“大学一般学科文凭”(D.E.U.G)。
第二阶段原则上也是两年。课程性质分成两种供学生选择∶“学术研究导向”或“专业职训”。
第三阶段则真正以“从事高深研究”为目标。硕士后一年,若果符合指导教授要求,将可获得“博士班预备文凭”(D.E.A)。再下来才可真正进入博士班,要在短短的四年修业年限中,顺利写完论文,才有希望拿到“博士学位”(Doctorat)。
这种学制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学生可以把语文基础打好,熟悉法国或教育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法国社会,这些都不是时间、金钱所可以衡量的。
到法国念大学,“巴黎大学”无疑是所有学生最响往的梦土。因为所有优秀的教授、学生,都希望能置身于人文荟萃的“京城”中,巴黎市区的八所大学可以说集万宠于一身。
蜃楼大学
巴黎大学在那里?多数人多半会一耸肩,一摊手,带着一副“我怎么知道?”的表情走开?巴黎大学难道是座蜃楼,只是个幻影吗?怎么没人知道巴黎大学在那里呢?因为,每一所大学都叫作巴黎大学,而你要的是什么系属的巴黎大学?
去到法国这复杂的地方,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去品味,你会爱上这地方。巴黎,是法国的京城,你能不偏爱吗?
(整理自李光真着〈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原载〈世界着名大学巡礼〉,光华画报杂志社编着,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