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升学情报 10》。2001年)
李联辉
工商管理硕士,英迪学院市场行销经理。
2920,这或许是某某人的幸运数字、发财号码,对我而言,这个数字,正是我离开大学校门,进入社会工作的日子。
在美国的大学生涯,让我真正体会到追求知识与学习应采取主动和积极的态度。课本上的哲学与理论,只要仍有课本存在的一天,里头的知识总不会消失;而且盲从并非好事,能提出适当的疑问 ,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亦能有效增强学习的吸收能力,并学以致用。
回顾在国内所接受的 11 年中小学教育,一般填鸭式的单向教授方式,只收不吐,无法达至学习的最隹功效,更何况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汲取知识的进展与程度。正如能考取100分的同学,未必懂得将其应用,纸上谈兵何其容易,如何实践才 是关键。
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无形中也制造了许多让学生们过于依赖的机会。名作家刘墉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对其儿子说∶“在你人生的征途上,我不能代你出征,也不能把你留在羽翼下,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要自己学会勇敢去飞。”一个完整及健全的教育体系,是有责任去培育学子们全面发展,过度的依赖只会让一个人丧失竞争能力和斗志。进入社会工作,才正是 面临艰巨挑战的起点。
走入职场,与人沟通、相处及对事情的应变能力,皆成了首要的必备条件。在课堂上,导师是无法教导学生该如何具备以上条件。况且这并非数理方程式,可牢记或死背。相反的,课堂以外的活动才是锻炼的辽阔空间。课外活动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在与同学之间的群体活动中成长和学习,才是深具内涵及充实的。庆幸的是,一路走来的磨炼,让我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去应付及面对未来的竞争与挑战。